close

在台灣地區二千三百萬人口中,B型肝炎帶原者約300萬人以上,比率是全世界第一:B肝幾乎已是我們的「國病」;而在中國,肝炎病患已達數千萬人,且無症狀B型肝炎病毒帶原者多達一億人;故認真防治病毒性肝炎,以洗刷「東亞病夫」之病名,是我們中國人的當務之急;但西醫西藥在治療B肝、C肝方面之效果不太理想,反觀中藥與民間生草藥,對病毒性肝炎卻有多方面的療效與很高的治癒率,這點已經全國中西醫臨床與現代生藥藥理學證實了。

 

肝臟幾乎參予人體內之一切代謝過程,是「人體物質代謝之中樞」,其生理功能大約1500餘種,現介紹其主要功能:

     

    第一是代謝功能:
    它與人體內糖之代謝、脂類之代謝、蛋白質之代謝、維他命之代謝、激素之滅活代謝、膽紅素之代謝等等生理重要元素之合成與代謝有重大關聯。

     

    第二是解毒功能:
    肝臟可清除掉人體新陳代謝後所產生的毒物,或清除掉由呼吸道與消化道而來的毒物。

     

    第三是在血液方面:
    肝臟中儲存大量之血液,人體一但急需,肝臟可提供1000至2000cc之血液,以保持足夠之血液循環。又肝臟可合成具有凝血功能的纖維蛋白元、凝血?元、及凝血因子,若這物質合成減少,則容易造成出血。

 

急性病毒性肝炎

     

    不管A型或B型、C型肝炎,在發病後的主要表現大致是相同的。即早期一至二天內有惡寒、發熱之症狀 (一般在37.5 ~ 38.5℃間),但一至二天後,或二至五天後發熱會消退;並有持續幾天以上的全身倦怠乏力、食慾減退、噁心、嘔吐、厭油膩感、尿色深黃、腹脹;右上腹部不適感,溏便、肝區疼痛等症狀。在外表體徵上,可有肝腫大、脾腫大,有黃疸或無黃疸現象。在血液檢查方面,主要可見轉氨? (即GPT或GOT) 明顯升高。

 

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之臨床現象又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慢性遷延性肝炎」(英文簡稱CPH);一種是「慢性活動性肝炎」(英文簡稱CAH)。

     

    「慢性遷延性肝炎」,是指急性肝炎遷延不癒,病程已超過半年以上,而其症狀、體徵,肝功能損害等都不甚嚴重,也沒有其他生理系統及自身免疫的損害現象,在病理方面,肝細胞壞死及纖維組織增生現象很輕微。其一般健康狀態尚稱良好。

     

    患者可經常或反覆出現輕度食慾不振、精神疲乏、腹脹、溏便、肝區不適或疼痛;體徵方面,可有肝腫大,但脾臟一般不腫大,沒有黃疸出現,亦可有轉氨?升高,或輕度肝功能損害,一般健康狀態尚稱良好。

    「慢性活動性肝炎」是指急性肝炎拖延不癒,病程超過一年以上,而其症狀,體徵及肝功能損害都比較明顯,並且兼有其他生理系統及自身免疫的病變現象。在病理方面,肝細胞變性、壞死及纖維組織增生之現象較嚴重,其一般健康情況下降,體重減輕,工作力明顯下降。它有以下臨床症狀:

       

      第一點:在神經系統方面的症狀:有倦怠乏力、精神抑鬱、煩躁易怒、頭暈頭痛、失眠多夢等等現象。

       

      第二點:在消化系統方面的症狀:有食慾差、腹脹腸鳴、噁心、噯氣、厭油膩、便秘或腹瀉交替出現等等現象。

       

      第三點:皮膚方面的症狀:有皮膚毛細血管擴張、蜘蛛痣、肝掌、面部有黑色素沉著;病情加重時,可出現黃疸等等現象。

       

      第四點:肝與脾方面的症狀:有兩?脹痛、肝臟腫大、硬度增加;脾臟亦腫大,並呈進行性增大等等現象。

       

      第五點:內分泌障礙方面的症狀:男人可有睪丸萎縮及乳房發育、腋毛、陰毛脫落等現象;女人則有月經失調現象。

       

      第六點:血液系統方面的症狀:主要是造成白血球減少、及血小板減少,因而嚴重時會出現齒齦出血、鼻出血、嘔血、便血及全身皮膚出現大片瘀血斑等現象。

       

      第七點:「肝外表現」及免疫系統方面之病變:主要是發生了自身免疫之現象,因而引發了如關節炎、腎炎、脈管炎、皮膚疹、乾燥綜合癥等等症狀。

       

      第八點:肝功能損害方面:血液檢查可發現轉氨? (即GPT或GOT) 反覆或持續升高,濁度試驗 (如ZTT、TTT) 長期明顯異常,血漿白蛋白減低而球蛋白明顯增高,血沉增快,凝血?時間延長。

     

    肝硬化

       

       

      肝硬化就是柔軟的肝臟變硬了,因肝細胞受到各種有害因素的影響,發生瀰漫性的變性,廣泛性的壞死及再生,加上肝組織內有明顯的纖維組織增生,它們排擠並分隔肝細胞,結果使肝臟原來的正常結構發生混亂,最後導致肝硬化。

      肝硬化的臨床症狀可以分為以下兩種現象:

         

         

        第一種,是早期肝硬化的現象;初起幾乎毫無症狀或症狀很輕微,但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以下主要症狀;即疲乏無力、食慾減退、體重減輕、厭油噁心、腹脹、腹瀉、肝區疼痛、偶有發熱、身體有蜘蛛痣、肝掌之現象;並有鼻血、齒齦出血、下肢浮腫、肝脾腫大的現象。

         

         

        第二種,是晚期肝硬化:除有以上早期之症狀外,並有腹水、胸水、下肢或全身浮腫及出現黃疸為主要症狀,且有面色污穢灰暗,營養不良、體力衰竭、顯著消瘦、性功能減退、持續性之腹脹與低熱、明顯的吐血及便血、皮下出血等現象,而早期的肝腫大,到晚期則肝會變成縮小且堅硬,若一旦形成「肝昏迷」,大部病人會在短期內死亡。

      肝硬化的常見病因大概有以下數種:

         

         

        (一)肝炎後肝硬化

         

        (二)血吸蟲病肝硬化

         

        (三)酒精性肝硬化

         

        (四)膽汁阻塞性肝硬化

         

        (五)心源性肝硬化

         

        (六)代謝性肝硬化

         

        (七)其他不明原因之肝硬

       

       

      酒精性肝炎

         

         

        酒精性肝炎的症狀大多取決於肝功能受損的程度。通常,長期地飲酒過量會引起噁心、食慾減退和黃疸等症狀。有時,也會引起發燒和腹部疼痛。檢查時,也可發現肝臟肥大。

         

        由於飲食不當,酗酒者常會有維生素和礦物鹽缺乏的現象,也常因此導致貧血和肝功能失調。

         

        患者須完全地戒酒,並注意飲食,及補充維生素。除了身體方面的治療外還須心理建設,以使患者擺脫酒精的誘惑。

         

        若上述的方法奏效,且無肝硬化發生,則病情可望好轉。然而,大多數的病例總是會發生肝硬化,因而導致極為嚴重的後果。

         

        它會引起三種不同的肝臟病變:(一)肝脂肪化(二)酒精性肝炎(三)肝硬化,此三者合稱為酒精性肝病變。由於前二者可能會獨立發生,它們不一定代表肝病變的連續變化。

         

        急性酒精性肝炎通常出現在急性大量飲酒後和有脂肪肝的酗酒者或已變成肝硬化者。尋常表現為快速加深的突發性黃疸且肝臟通常腫大。如先前有肝硬化,可能肝衰竭與肝門靜脈高壓會惡化。可能持續有肝硬化和發燒、深色尿液和蒼白的糞便。慢性酗酒者,肝硬化特徵和後果通常相似於那些其他病因所致的肝硬化。

       

      脂肪肝

         

        脂肪變性可能引起肝臟的極度腫大,原因有許多,飲食是其中之一,例如飲食中所含的蛋白質太少或脂肪太多,會引起脂肪變性。酗酒也是造成脂肪變性的主要原因,其他可能引起脂肪變性的疾病有:糖尿病、肥胖症、慢性胰臟障礙、慢性腸炎以及營養不良。一般病人在身體方面沒有明確的病痛,往往在健康檢查時才發現肝功能不正常,因而求醫才被診斷出病症;甚至手術中或餓死後進行屍體解剖時,發現肝臟重量有時超過3,000公克,並呈現乾酪樣外貌。

       

      黃褐斑

         

        本病也稱肝斑,是發生於面部的常見色素沉著性皮膚病。臨床表現為黃褐色、暗褐色或深咖啡色的斑片,常對稱分布於頰部,呈蝴蝶形,亦可累及前額、眉弓、眼周、顴部、鼻背、鼻翼、上唇及下頦等顏面皮膚。斑片形狀不一,或圓形,或條形,或呈蝴蝶形。邊緣清楚,表面平滑,無鱗屑。一般無自覺症狀及全身不適。有的婦女在月經前加重。

         

        本病的發生多與女性激素代謝失調有關,常見於月經不調、妊娠、口服避孕藥及肝病者,而日光的曝曬、精神創傷等為常見的誘因。雌激素、黃體酮與日光照射均能促進黑色素的代謝而使表皮基底層黑色素細胞內所含黑色素量增多,促使皮膚顏色變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張順航 醫師 的頭像
    張順航 醫師

    瑞泰中醫的部落格

    張順航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