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病變
血液中血糖過高而使血管受損,造成血中蛋白蓄積於腎臟內,引發腎絲球硬化、產生腎功能退化,便會讓蛋白流失到小便裡,出現蛋白尿的現象,嚴重時還可能讓腎臟功能惡化,引起尿毒症,造成腎衰竭。
神經性頻尿
這種病並非因為任何部位出了問題才引起的,只是神經質,心理上的緊張喚起如廁的欲望,即使膀胱中根本空空如也,還是會想上廁所。這種人在夏末秋初之際尤其容易有這種現象。
正常人也偶爾會有這種病狀。例如臨進考場時,或者快要在大家面前表演說話時,雖然剛上過廁所,可是一緊張又想上廁所;這就叫暫時性的神經性頻尿。
慢性腎炎、水腫、蛋白尿
「慢性腎小球腎炎」係由多種病因引起,具有進行性傾向的慢性腎臟炎症,病程都在一年以上,逐漸發展。多見於成人,男人多於女人,少數由急性腎小球腎炎發展而來,大多數無腎炎病史和前驅症狀,而呈隱襲性發病,大多為一開始就是慢性過程,臨床可無明顯症狀,有的則表現為水腫、蛋白尿、貧血、高血壓、高血壓性眼底出血或水腫和體力衰退等症狀。
腎功能有不同程度之損害,本病的病因一般認為是因免疫功能缺陷所引發的變態 (即過敏)反應所致,中醫則認是因腎氣虛弱,加上外邪侵襲,以致全身氣化功能障礙,津液分佈失調而來。本病,第一有心力衰竭之併發症,會出現呼吸急困難、臉唇發紺、心悸、水腫等現象,第二有「高血壓性腦病」之併發症會出現劇烈頭痛、嘔吐 嗜睡、神志不清等現象。
腎炎‧腎變病
- 腎炎有急性絲球體腎炎與慢性絲球體腎炎;在一般稱為腎變病的疾患中,大人則以腎變型慢性胃炎為多,小兒則有以腎變病發病者。
急性腎炎多在扁桃炎後的十天至二星期後發病,所以在治療扁桃炎的時候,一方面還要注意有無發生腎炎。因為從漢方醫學的經絡系統來說,扁桃是屬於足少陰腎經,所以扁桃與腎的關係非常密切。
急性腎炎會出現蛋白尿或血尿,並會發生浮腫,但有時也有不會發生浮腫的,若為發生浮腫的時候,尿量會自然地減少,血壓也會增高,並會引起頭痛、噁心、倦怠等症狀。
慢性腎炎多由急性腎炎所轉移,也有自始就以慢性腎炎發病者。在慢性腎炎中若為血壓不高,不會發生浮腫而比較輕症者,如果能夠注意調養,大部分的預後都很良好;血壓高者,則更須注意調養。
腎變病也會出現浮腫與蛋白尿,可是在浮腫消退後,往往還會殘留蛋白尿。
【譯註】
(甲)水腫:是由於體內瀦留水液所引起的全身或局部浮腫的疾患。它的形成,主要是由於肺、脾、腎三臟的功能失調,同時與膀胱三焦具有密切的關係。即若為肺氣不宣,則不能通調水道,脾火健運,則不能升清降濁,腎不主水,則水氣泛濫,如肺、脾、腎三臟俱病,則勢必影響三焦的決瀆與膀胱氣化的功能失常,致使水液停聚,發生水腫。
歷代醫家對於本病有很多的分類方法,但一般所常用的,都是依據朱丹溪的說法,以陰水、陽水作為辨症的綱領。辨症與治療:
1.陽水:由於遭受風邪侵襲而起者,則會呈現面目浮腫,多從上體先腫,繼及全身,患者會惡風,骨節疼痛,或出現寒熱,喘咳,舌苔白清,脈浮。治以發汗解表為主,用越婢加朮湯(1),熱不盛者去石膏。
由於水濕浸漬而起者,會呈現肢體浮腫,按之沒指,小便短少,脈浮而不惡風,骨節不痛,口不渴,舌苔薄膩或白膩。治宜通陽利水,用五苓散(2)成五皮飲(3)。
由於濕熱蘊結而起者,會呈現周身腫脹,口渴喜熱飲,小便短赤,大便秘結,煩熱胸悶,腹脹不舒,舌苔黃膩,脈為濡數或滑數有力。治宜逐水分利,用疏鑿飲子(4)加減。
2.陰水:由於脾腎陽虛所致,會呈現顏色蒼白,遍身浮腫,腹脹不舒,小便清白短少,大便自調或溏泄,四肢清冷。舌苔白膩,脈沉遲。治宜以溫陽為主,脾虛者用實脾飲(5);腎虛者用真武湯(6),或濟生腎氣丸(7)。
本病除上述治法外,並可配合針灸療法或外治法,加外敷臍方(8)。在飲食方面,要妥為減少鹽分,其居住的環境亦以乾燥為佳,防止潮濕或寒冷的侵襲,而引起復發。
(乙)浮腫:是以肌膚浮腫,小便清利為主要症狀的疾患。它的發病原因,是由於長時間的飲食失調,而損傷脾土,脾虛則轉輸會為之失職,累及腎臟亦虛,不能蒸化所致。本病的症狀,是遍身浮腫,晨起則頭面腫甚,行動後則下肢腫甚,胸悶心悸,疲軟乏力,飲食不減,大便如常,小便頻數而量多,舌苔薄膩,脈狀濡小。
腎盂炎
腎盂炎是腎盂感染細菌而發生的疾病,多為續發於膀胱炎,但亦有從身體的其他部分的化膿灶,傳達病原菌而發病者。
本病是以突然發生兼有惡寒戰慄的高熱開始發病,其發熱多會變為弛張熱,小便混濁,引起排尿疼痛和頻尿,患側的腎臟則會發生自發痛和壓痛。腎盂炎有變為慢性症之後,時常呈現急性症狀者,與反復再發者的輕重及其臨床特點,可分為如次三期。
早期:腹部膨滿,面色晦黃,手心熱,下午神疲,食後脹滿益甚,舌苔多膩,脈多弦滑。此期在臨床見,是以實證較為明顯。由於氣滯食阻,濕熱蘊結,脾不健運,木來剋土,故治療以疏肝、健脾、消積為主,用逍遙散、胃苓湯(1)加入三稜、莪朮之類。
中期:腹大日增,面色萎黃,沒有潤澤,形體漸瘦,小便短少,舌質紅絳或花剝,或有黃苔,脈狀多為濡緩或沉細弦數。此為本虛標實,本虛是指肝脾兩傷,氣血已虧。標實是指氣滯瘀凝,水濕停聚,故治宜標本兼顧、治標以消積、逐水、去瘀為主,用小溫中丸(2)、舟車丸(3)、化瘀湯(4)等,並可參用逍遙散、胃苓湯。治本則以益氣、養血為主,用香砂六君子湯、四物湯加味。
於此要注意的是,使用攻下之劑,亦只可中病即止,不可過用,毋犯虛虛實實之戒。
晚期:腹大筋露,面色蒼黃或黧黑,形瘦肢腫,飲食即脹,二便不利,或齒齦出血,或大便稀薄,舌質紅絳或起刺,舌苔乾粗黃膩,脈多弦細而數。此期為不僅肝脾兩傷,進而累及腎臟亦虛,故虛者益虛。同時氣滯血瘀,水濁挾熱,壅結更甚,故實者益實。治療方面,仍須標木兼施,治本除用益氣、養血之外,並可加入溫陽、滋陰等藥,用附子理中湯(5)、大補陰丸(6)等方。治標除用消積、逐水、去瘀,並用上方之外,方可加入千金大腹水腫方。
男女膀胱炎
排尿時下腹之膀胱部位會感到疼痛或酸脹的不舒服的感覺,會常有頻尿,但排尿量不多的現象,有時會感覺排尿後有尿液尚未排完的殘尿感,嚴重時尿液有渾濁或出血的現象。病因與尿道炎之原因相同。